2009年2月19日在洛江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9-02-20 09:42 浏览量:1

洛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朱团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奋发有为,较好完成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

    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和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团结协作,有效作为,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74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5.58亿元,增长2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8亿元,增长31.1%,较好完成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我们抓住服务企业这一关键,有力稳住发展大盘。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稳住企业就是稳住大盘”的意识,积极引导协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主动靠前服务。完善了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区政府分片、分行业、分园区先后召开了10多场现场办公会、调度会、座谈会,落实解决企业的诉求,及时协调化解有关问题。二是加大政策资金帮扶力度。制定加快工业发展的19条意见以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开拓市场、增加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和落实各级奖励、补助资金783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三是强化要素保障。针对企业用水用电问题,积极协调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加强区域供水、电力设施建设,完成500KV泉州大园变电站建设,220KV洛江田边变电站、110KV马甲变电站和双阳片区供水管网工程正抓紧建设;针对企业用工问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企业赴外省招工,吸纳外来工4323人;针对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加快企业用地、厂房确权办证进度,共为企业办理土地证62宗1393亩、厂房产权证24宗29.61万平方米,取得抵押贷款14.78亿元。一年来,工业经济迎难而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19.4亿元,增长21.8%;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4.54亿元,增长24.1%,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7.5%,比2007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新批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企业73家,总投资额4.8亿元,其中外商实际到资2588万美元,增长10.7%,完成出口商品总值2.94亿美元,增长17.6%。新投建企业23家、投产31家,新开工厂房31万平方米、竣工51万平方米。企业投入技改资金2.2亿元,新增省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家、市级技术研发机构4家;通过省著名商标认定4项、市知名商标认定3项,通过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企业8家;着手上市前期运作企业3家,进入实质运作阶段1家。

    我们紧盯项目带动这一龙头,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2亿元,增长27.4%。以开展“工作落实月”活动为抓手,着力化解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全区29项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新批项目用地3821亩;完成征地3257亩、拆迁5.75万平方米;新增项目融资贷款1.79亿元、续贷1.69亿元,争取农发行3亿元贷款已获批并到位首笔资金5000万元。一是加强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完成机电产业园1871亩、双阳朝阳片区506亩基础设施建设,河市官洋片区、霞溪片区“三通一平”扎实推进,宏益电子产业园加快首期947亩用地整理,动工建设首期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二是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福厦高速铁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建设、福厦高速公路扩建及中石化成品油管道建设。推进滨江大道三期半幅路建设;完成县道310线河市段建设及县道304线(罗溪东环路)拓改路基建设;抓紧滨江大道四期、双阳片区市政道路、塘西至洛阳江道路、新城路、万虹公路万安至河市段拓改工程前期工作。动工建设河市至马甲7.5公里路灯工程,完成6.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三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867.6万元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河市、马甲片区1.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投入资金348万元完成罗溪、虹山水毁工程整治修复2650亩,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4座、山围塘13座。

    我们拓展城市建设这一平台,有效推动服务业发展。以城市建设作为培育城市经济的重要平台,切实加强城镇体系建设,促进了与城市互促共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完成万安中心区、洛江中部综合功能片区控详规和城市设计及阳江片区、马甲中心镇区控详规编制。出台制止“两违”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维护城乡建设秩序,累计制止违法建设700起、拆除4.67万平方米。二是加强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推进万安片区“退二进三”,确定7宗工业企业土地收储并有序开展前期运作。加强市容市貌整治,持续做好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完成迎全国“农运会”环境整治和重点夜景工程建设,配合完成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评工作。启动河市新镇区泰源东路、滨水路和安居房建设,有序推进马甲新庵梧埔片区改造建设,完成罗溪镇区中街整治及新农贸市场综合楼建设,累计新建镇区居住楼5.2万平方米。三是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引导、激励机制。在城市建设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势头。全年新开工房地产面积41万平方米、竣工2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7亿元,增长68%;商品房销售面积16.9万平方米,增长26.9%。一批物流货运企业初成规模,运力提高到8105吨,增长83%;双阳物流园区用地已获批。华祥建材物流中心动工建设并成功引进全国知名连锁企业红星美凯龙,按四星级标准建设的金威假日酒店投入营业。完成仙公山入口山门、道路建设,泉州盆景园、河市绿野生态山庄动工建设。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亿元,增长17.7%。

    我们打牢“三农”工作这一基础,努力改善民生。制定出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全年投入各项涉农资金1.53亿元。一是稳步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总产值5.56亿元,增长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完成总产量3.56万吨,增加粮食储备2500吨。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发展,完成龙眼低产园改造5000亩、高接换种1500亩,新建油茶基地1000亩,推广种植中药材2000亩、红心甘薯1200亩、山边槟榔芋200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提升常年连片无公害蔬菜基地2片。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阳光集团、和昌集团、东南医药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强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有效确保农业安全。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7020元,增长11.1%。加强就业服务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318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罗溪107亩加工区完成土地平整,马甲新前200亩加工区抓紧基础设施建设,河市市田村“农家乐”示范点运作良好。投入扶贫资金388万元对8个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实施帮扶解困,落实帮扶项目87个。提高了村(社区)干部固定生活补贴、计生管理员工资补贴,落实离职村(社区)干部生活补助。三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完成区委、区政府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定出台《关于解决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分类指导、疏堵结合地解决城乡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杏园小区3.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加快建设,完成侨居造福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工程等各类安居房2.43万平方米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368万元。完成10公里乡村道路提级改造和6个村(社区)通自来水、43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家园清洁行动”,完成河市、马甲、罗溪垃圾中转站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00口、垃圾屋126个,新增19个村(社区)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虹山乡通过省级“家园清洁行动”达标乡镇验收。马甲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成效明显。

    我们围绕社会建设这一大局,致力维护和谐稳定。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申报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个和各级科技计划项目64个,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区”称号。教育“双高普九”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验收,投入1010万元完成7732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及附属设施建设;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469万元,补助贫困住宿生生活费、交通费76.3万元;调整提高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水平。加快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投入1300万元完成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马甲医院、罗溪、虹山卫生院综合楼建设,投入155万元添置医疗设施。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圆满完成承办全国农运会毽球花毽项目竞赛和接待任务,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地方志修志和“扫黄打非”工作,完成虹山乡综合文化站改造建设及10个社区全民健身点、10个农家书屋、24个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通过初评。二是加强社会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10.6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5%。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累计发放低保金38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48%,补缴医保费1345万元解决双阳华侨农场原职工医保问题。加大慈善救助、优抚安置工作力度,发放慈善救助款70多万元,累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物582.6万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科技强警为支撑,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启动新一轮依法治理工作,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及时排查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和劳资纠纷案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意见》,完成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评级473家,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全方位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与此同时,双拥、侨台外事、民族、宗教、档案、残联、老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三是推进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600亩耕地开发任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土地批后管理,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完成双阳华侨农场2717亩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伍顺物资等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循环经济项目;万元GDP能耗降至0.571吨标准煤,降耗率2.7%,削减水污染COD排放量48吨、大气污染物SO2 21.8吨,实现“双减排”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洛阳江流域、惠女水库水质明显改善;完成30公里生物防火林带和泉州湾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项目首期175亩红树林种植任务;治理水土流失200亩,封禁治理3000亩,在全区范围内封禁实心粘土砖厂,关闭虹山乡境内所有矿山及采矿点;虹山乡通过市级生态示范乡镇验收。

    我们突出自身建设这一核心,着力强化行政保障。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服务保障水平。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拓宽审批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按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6%。认真落实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收缴;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部门预算,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成立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提高建设工程招投标效率。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二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完成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推进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受理并及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7件。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0件、政协委员提案66件,按期办复率100%。三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进一步加强对财政财务收支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坚持和完善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建设工程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相关制度,促进廉洁从政。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大力支持、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离退休老干部、驻洛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企业界人士、来洛务工人员和支持洛江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洛江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的影响,经济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受资金供求矛盾制约、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冲击以及外部市场需求萎缩、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因素叠加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对外经贸发展呈下滑趋势,出口形势严峻;受市场信心影响,房地产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大部分项目减少投资、推迟开盘,新开工项目基本停止;一些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加快发展,电力、供水等生产要素保障不足,餐饮娱乐、公共交通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措施不多,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繁重,政策外生育和性别比失衡问题仍然存在;基层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仍需完善,安全生产形势仍较严峻;政府决策水平、部门和干部的服务效率及应对困难局面的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有差距。此外,2008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财政总收入未达到预期要求;部分项目受用地报批、资金短缺、安征迁等问题制约,进度未达到预期目标。上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齐心协力,积极作为,扎实推进2009年政府各项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可能是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但又蕴含重要机遇的一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金融危机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保持我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国内环境看,国家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省大力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我市加快推进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泉台交流合作正处于新的起点,给我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从我区实际看,经过几年来的打基础、增实力,发展步入良性轨道,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同时,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使我区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全区上下推进科学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形成、动力和保障进一步增强。差距往往是在困难的时候拉开的。我们既要充分认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又要看到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妥善应对危机和挑战,把握机遇,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奋力发展,努力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坚信,在区委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把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区委三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四求先行”、“四个重在”,围绕市委“稳住大盘、固本培源、项目带动、奋力发展”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贸经济区、商住生活区、休闲旅游与特色农业生态区规划建设,着力培育机械电子、商住物流、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坚持扩大内需保增长,调整结构求效益,统筹城乡强基础,深化改革增活力,改善民生促和谐,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增长12%;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5亿元,增长17.5%;农业总产值5.56亿元,与2008年持平;财政总收入6.36亿元,增长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9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与2008年持平;出口商品总值3.23亿美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7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7582元,增长8%;万元GDP能耗0.558吨标准煤,节能率2.4%。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围绕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向内涵集约转型,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生态宜居城区”品牌,积极引导、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预计房地产新开工25万平方米、竣工22万平方米。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华祥建材物流中心红星美凯龙建设,扶持嘉琳广场、阳光国际配套商场引进名企名店,抓紧豪生国际酒店等商贸配套设施跟踪促建工作;鼓励发展大商城、大超市、城乡联营便利店、物流配送等新型商贸业态。支持鼓励物流配载行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双阳物流园区559亩土地的安征迁及平整,争取部分入园企业动工建设;在双阳南山规划物流仓储临时用地,引导现有物流配载企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总部经济,推进双阳南山片区243亩土地的安征迁及平整,抓紧双阳新南企业总部用地报批、安征迁及平整,抓好和诚企业总部、海都企业总部、顺源汽车修配、泉州自来水供水服务发展基地、泉州高速公路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等项目的跟踪促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完成仙公山生态旅游项目招商,抓紧仙公山南北亭景区建设,支持绿野生态山庄、泉州盆景园加快建设,鼓励乡村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二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要推进工业优化升级。以培育机械电子业为主攻方向,继续完善机电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力促22家入园企业加快投建,扶持机械制造优势企业加快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加快宏益电子产业园首期947亩用地整理并完成部分厂房建设,推进华大科技创业园277亩土地“三通一平”,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主动承接台湾电子、机械产业转移;利用当前严峻形势的倒逼机制压力,改造提升箱包鞋服、陶瓷树脂等传统产业;完成官洋片区225亩、霞溪片区570亩、前洋片区二期342亩土地“三通一平”,力促入园企业投建;抓紧马甲就南、新前加工区和罗溪加工区运作,引导农村加工业集约规范发展。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引导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开展产学研对接,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和质量档次;引导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开展贯标认证,提高经营效益;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培育产品品牌,打造行业品牌。要强化资本运作。引导企业依靠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强强联合、资本联合、改制上市、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实现做大做强。争取全年新开工工业厂房30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企业技改投入3亿元,完成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创建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申报50项专利;5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创建5项名牌商标。三要稳步发展特色农业。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储备,争取全年粮食总产量3.32万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设规模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争取完成龙眼低产园改造2000亩、高接换种400亩,新增蔬菜面积200亩,引种名优水果500亩。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申报无公害水产品企业1家,提升常年连片无公害蔬菜基地2片,动工建设福建东南中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阳光国际集团花卉批发市场、进境植物检疫圃检疫楼、专家楼。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罗溪、虹山片区8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实施3座小(二)型水库及10座山围塘除险加固。

    (二)统筹区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一要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部署,抓住国家、省、市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着力加大实施项目带动力度,全年计划实施30个在建重点项目,年度投资13.88亿元。继续配合省市做好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沈海高速公路扩建工作;基本完成滨江大道三期2.05公里建设,完成双阳阳新街西拓和304线罗溪段改建工程;动工建设滨江大道四期3.13公里、万虹公路万安至河市段16.5公里拓改、塘西至洛阳江道路3公里、新城路1.8公里和双阳经五路、西环路;完成双阳片区6.6公里供水管网和1.1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动工建设河市片区供水管网工程;配合供电部门建设220KV洛江田边变电站、110KV马甲变电站及其配套线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行政村道路提级改造和通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30公里,建设8个村(社区)通自来水工程,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300口,继续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新增17个村(社区)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推进“数字洛江”建设,实施党员教育频道、数字政务、农村信息化等项目,完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争取完成全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二要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做好城东-双阳组团洛江新城分区规划调整修编工作,抓紧城市规划区内控规未覆盖区域的规划编制。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做好阳江片区、新行政中心区等土地用途规划工作,着手做好新行政中心区用地报批工作。加快万安片区“退二进三”,推进原行政中心预留用地及7宗企业用地的收储和招拍挂运作;加强双阳阳新街两侧三产用地的促建工作,逐步完善区域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加快河市新镇区建设,完成2.5公里溪堤整治及滨水路、泰源东路、安居房建设;完成马甲镇区0.8公里溪堤整治及新庵梧埔片区改造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完成罗溪旧环镇路接东环路道路建设及生猪屠宰场搬迁;启动虹山松角山等新村建设,积极开展争创省级生态村活动。落实《解决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完成杏园小区3.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前洋安置小区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建设低保户和计生“二女户”安居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工程等各类安居房7420平方米,引导城乡住宅有序建设、规范管理,保持制止“两违”高压态势。三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力度,计划投入9651万元实施区委、区政府16件2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争取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危险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和农村合格校建设,投入1100万元完善中小学附属设施,完成首批6565平方米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作,全面完成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完成罗溪镇综合文化站改造、10家农家书屋、4个全民健身示范点和10个农民健身体育工程点建设。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贴,继续开展农房保险及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月标准至156元。

    (三)加强社会建设,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围绕营造和谐环境,更加注重社会进步,更加注重安定稳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努力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一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四连冠”,申报和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5项。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巩固提升“双高普九”水平;大力发展高中、学前和职业教育,促进福建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继续调整完善学校布局,做好双阳中心小学迁建、马甲第二中心小学建设前期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提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能力,完善万安、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医疗设备投入,努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做好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规划设计前期工作,争取动工建设区职工活动中心,继续抓好地方志修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文物保护工作。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目标。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完成2个残疾人康复站建设。二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深化“平安洛江”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推进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违法犯罪打击防范,促进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社会化;坚持安全发展,扎实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做好信访、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引导群众合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健全劳动争议处理联动协调机制,高度防范并妥善处理因企业倒闭、逃废债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110”社会服务联动系统,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依法保护归侨、侨眷、侨胞台胞合法权益,做好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和国有土地确权发证扫尾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区)“二连冠”。完成村、社区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继续做好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整顿转化工作。加强慈善救助、优抚安置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要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6‰以下,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3%以上,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落实财政资金奖励、技改投资补助等鼓励节能政策,推进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督促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积极扶持推广循环经济项目,着力解决区域生产和生活排污问题,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继续抓好近海水域污染整治和洛阳江流域、惠女水库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园林绿地、生态公益林、湿地、沿海防护林体系保护和建设,做好万安岩山公园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完成植树造林6110亩,种植红树林200亩、管护500亩,营造纵深防护林4023亩,其中封山育林2343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0亩、封禁治理3000亩,争创省级“绿化模范区”。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加强项目用地指标管理,鼓励企业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加强用地批后跟踪管理,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提高项目落地率、供地率和土地利用率。开展第九次全国卫星遥感图片土地执法检查,确保通过验收。

    三、转变职能,强化保障,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以高昂的激情、扎实的作风、有效的运作,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促进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和福建省《实施办法》,积极主动向人大常委会作好专项工作报告,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支持政协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工程项目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转让等领域的管理,加强基层和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逐步推进任中审计,深入推行公开办事制度,强化行政监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涉及项目和企业审批的“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结合新一轮财政体制的制定,建立财权与事权相称的财政体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强财政增收节支,充分挖掘增收潜力,狠抓财源建设和各项收入及时入库,提倡勤俭节约,严控财政支出,确保公用经费定额零增长。着力创建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服务平台、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服务平台、农业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引导服务平台、人才支持平台和信用体系支持平台,强化创业的政策、人才、信息、金融服务和要素支撑,优化创业环境,引导转型升级,提高抵御风险、稳定发展的能力。

    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针对学习实践活动查摆的问题,切实加强以提高执行能力和落实能力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整顿和改进机关作风,充分调动公务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作风,提高应对困难局面、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针对当前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在企业项目落地、生产经营、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等方面改进服务,形成有利于企业克服困难、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环境。抓住国家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的好时机,加强政企、银企沟通,加快为企业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创新开发区在建工程担保模式,争取银行对项目和企业的贷款支持。及时落实出口退税率上调和省、市对出口企业退税实行差额补助以及外贸发展基金、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出口和拓展市场的财政配套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有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利时机,引导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帮助企业盘活闲置厂房形成更多产能。

    各位代表!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全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增强信心,开拓进取,有效作为,为实现洛江新跃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