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在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洛江区人民政府 时间:2021-01-13 14:56 浏览量:1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30日在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洛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颜丽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年来,在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3亿元、增长3.5%(预计,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21.26亿元、实现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2亿元、增长5%,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坚实步伐。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在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成果。疫情发生初期,我们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防控指挥部,加强指挥调度,投入4763万元实施区、镇、村三级联防联控,采取“大数据+网格化”精准排摸来洛人员1.2万人次,全面落实物资保障,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迅速科学救治唯一一例确诊病例,并于2月9日治愈出院,至今无新发病例、疑似病例。进入常态化防控期间,严格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强化重点疫区和境外入洛人员管控,推广运用“八闽健康码”,使用率达到95.8%;推动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累计检测近5.3万人次。根据秋冬季疫情情况,全面分析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疫情输入、进口冷链食品疫情输入、集中隔离人员传染等五个风险点,持续开展核酸检测,有序组织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做到精准防控、科学防控,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年来,我们综合施策稳住经济增长。帮扶企业展现新作为。落实省市深化服务民营企业“三个一百”活动,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平稳发展扶持政策,出台《促“六稳”“六保”追赶行动方案》《畅通“内循环”秋季攻坚行动方案》《畅通“双循环”年终冲刺行动方案》,建立区领导、区直部门挂钩联系规上工业企业制度,全力打通“五难”操作链,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50亿元、增长5.5%。全面落实减税降费、返岗稳岗、科技研发等政策,累计减免税费2.6亿元,兑现各级扶持企业政策资金超1.6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组织银企对接活动4场,新增授信企业31家,授信资金4.5亿元;通过清收、重组等方式化解不良贷款7381.2万元,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施出口市场突围拓展行动,落实省市促进外经贸增长措施,支持企业发展“9610”跨境电商,对接市场采购新贸易方式,全年出口商品总值51.8亿元、增长4.5%。项目建设催生新动能。开展“项目攻坚2020”活动,率先出台支持重点项目全复工开满工8条措施,83个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4.2亿元、增长15.8%。列入省“五个一批”项目106个、总投资470亿元,全年新增谋划项目38个,新开工18个,竣工或部分竣工22个。强化要素保障,开展征迁“拔钉清障”行动,完成土地征收1744亩、房屋拆迁8.1万平方米,其中万虹路拓改工程及安置地块2个项目分别用时15天和18天完成清零任务,创造了洛江征迁新速度产业招商取得新成效。落实全市产业链招商季活动部署,梳理阳江新城片区等15个主要招商载体,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的意见》《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招商实施方案》,创新线上招商模式,举办招商推介大会,主动走出去到北京、深圳、上海、杭州、长沙等地开展招商,与云箭集团、港中旅、京东、蓝城等知名企业洽谈合作事项,全年新签约优质项目43个、总投资150.5亿元;新增对接项目90个、总投资约320亿元。强化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实际利用外资6.5亿元、增长37.6%。

一年来,我们铆足干劲推动产业转型。第二产业质效提升快。落实全市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比拼活动,传感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万洋众创城招商中心建成并开放,开工、投产项目12个、总投资59.9亿元。铁拓机械申请IPO获得受理,维盾电器、世创机械等重点企业扩产升级,精镁机械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11家企业26项产品列入市级数控一代示范产品,智能装备产业完成产值120亿元,信和新材料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成功共建全市首个新型环保防腐涂料工程中心,泉州市云箭测控与感知技术创新研究院投入运营并启动研发项目。14个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32家企业入选“福建省2020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企业分别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4亿元、增长58%。省级数字经济项目完成投资8.6亿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亿元。推动建筑业稳产提质,选取15家建筑业企业进行“点对点”帮扶,实施“回归工程”,新增建筑业企业56家,总数达196家,建筑业完成产值225亿元、税收4.5亿元。第三产业回暖势头好。落实全市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19个在建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6亿元。鼓励扩大消费,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方案》,举办首届大美洛江线上生活节、洛阳桥夜间经济文化节、全闽乐购·洛江汽车产业带新零售、蝴蝶兰文化旅游节、虹山音乐啤酒节、“闽南韵·地瓜腔等系列活动,联合商家发放300万元惠民消费券,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推动直播与电商融合发展,全区网络销售企业近万家,网络零售额突破65亿元、增长17.4%,首次入选全国淘宝百强县区。引导文旅企业提档升级,投入1.56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提升重点文旅项目13个,虹山乡获评“福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石龙谷获评“福建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通过海峡旅博会、文博会、宁夏银川文旅专场推介会、西街文旅专场展览等,宣传推介我区文旅资源,策划生成9条精品旅游路线,全年接待游客180.1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5亿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年新开工建设44.1万平方米、竣工57.8万平方米、销售额30.7亿元。特色农业彰显竞争力。新建高标准农田1500亩,保障粮食、蔬菜、生猪生产供给,农业总产值增长2.5%,位居全市第三。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全区已建成蔬菜智能温控大棚15.6万平方米,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个,通过“三品”认证基地面积3000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省市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

一年来,我们聚力攻坚提升城乡品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实施城建攻坚行动,85个在建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落实全市新片区更新改造大比拼活动,提速阳江新城片区开发建设,完成土地征收900亩,片区市政路网、水系治理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动工建设西环路双阳段,启动万虹路拓改工程,打通安和路、万贤街、滨江路与324国道交叉段等5条断头路,洛滨北路、310县道改造工程、经十路、俞大猷公园大道等基本完成建设。提升汇鑫路、安顺路等15个节点绿化景观,新增、改造绿地20万平方米,建设10处街心公园、口袋公园;改造更新万安中心城区部分路灯及双阳片区5条道路路灯电缆,新建洛滨路三期路灯工程。投入1390万元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投入2805万元开展文明城区、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对中心城区坑洼路面、违规停车、摆摊设点等进行专项整治,修复、硬化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路面9000多平方米,新增机动车停车位3000多个;开展万虹路、滨江路、西环路两侧环境整治,并向村(社区)道路延伸,改造垃圾围347个,拆除“两违”194宗、面积30.2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投资1.4亿元建设47个乡村振兴项目。强化试点示范带动效应,推进4个省级试点村、1个省级特色乡镇、7个市级试点村建设,投入2300万元实施虹山乡环境整治工程和“悠美河市·生态东溪”示范线路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投入674万元组织实施增收项目39个,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的村达68.7%。深化“一革命四行动”,对67个行政村开展房前屋后整治,填埋、改造旱厕216座,提级改造农村公路29公里,整治裸房374栋。新增科技特派员56人、团队9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福建洛江远程教学站落地生态治理成效明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00%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办理。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完成10个重点治理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比2019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投资1127万元实施7个流域水质提升精准治理项目,洛江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PPP项目加快建设,新建污水管网39公里,消除3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完成洛阳江水质监测站建设,省重点考核小流域西埭桥断面水质稳中向好。完成植树造林及森林经营1.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3%。

一年来,我们想方设法增进民生福祉。脱贫攻坚圆满完成。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扎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及农村饮水安全,与省水投集团合作共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拨付扶贫专项资金1064.3万元,全区806名市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均年收入1.34万元。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开展就业稳岗暖心服务行动,新增城镇就业3808人。推进全民参保,发放养老金1.6亿元。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775元/人·月,发放低保金1396万元。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工程,新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0个、城乡社区服务站4个。公共服务扩量提质。投入近1亿元建设10个教育项目。河市第二中心幼儿园、万安第二中心幼儿园等建成招生,促成世茂璀璨天城配套幼儿园与泉州市刺桐幼儿园合作办学,新增学位810个;将双阳中心小学、万安中心小学分别更名升格为区第二、第三实验小学,动工建设阳江学园(小学校区),启动塘西学园(十一中塘西校区)、区实验幼儿园前期工作;推动高中达标晋级,促成泉州十一中与南开公能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泉州十一中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接受省专家组评估验收,奕聪中学通过预评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89名。区妇幼疾控综合业务用房大楼竣工,泉州宝璋肿瘤医院加快建设,启动占地98亩、床位容量500张的洛江区医院新院区建设。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设施设备,建成一批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驿站、篮球场,南少林国际武术学校列入全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成功举办首届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暨两岸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洛阳桥诗会,推动成立“蔡襄书院”,新增1个省级全民阅读示范点、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站所,建成4个市级乡村记忆文化试点村。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投入1661万元开展房屋安全“百日攻坚”、各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抽调920名区、镇、村干部组建网格化排查员队伍,聘请112名各行业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累计排查、鉴定各类房屋5.02万栋,处置结构重大隐患房屋866栋;排查整治“三合一”场所1765家、群租房529家、分租式厂房159家、自建房加工场所711家,推动各类场所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560套,建成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715处;滚动摸排、整改道路交通临水临崖64处、安全和自然灾害隐患点572处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深入推进“强基促稳”三年行动,定期开展领导干部接访,组织政府系统开展夜访夜谈,建设区级矛盾纠纷融合式调处中心,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设基层食品快速检测室4个,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802批次、快速检测3200批次。加强平安洛江建设,提升城市安全信息系统,深入开展“云剑2020”“飓风肃毒2020”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治“三率”稳步提高。

一年来,我们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政务服务有速度、有温度。动态调整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区级审批服务事项,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最多跑一趟”占比99.6%,“一趟不用跑”占比74.5%。疫情防控期间推出“七办”工作法,倡导“不见面审批”,累计办理3.5万余件。出台《中介超市管理规定(试行)》,吸引374家中介机构入驻我区审批服务网上中介超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098家,总量较2019年底增长12.7%。政府行政法治化、科学化。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主动向区人大报告重要工作,与区政协开展重大事项事前协商,邀请区政府法律顾问列席区政府常务会重要议题。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委员提案87件。拓展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年”行动,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严格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核和备案,依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按时办结行政复议7件。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廉洁从政更自觉、更坚定。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政府系统廉政集体谈话,廉洁从政成为政府公职人员普遍共识。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精简会议、文件数量,规范津补贴发放,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出台《洛江区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加大机关效能和政务督查力度。强化审计监督,完成财政财务收支、专项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项目16个,查纠管理不规范资金6209万元。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十三五”收官作出了积极贡献。回首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目标,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战胜了诸多困难和风险,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洛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是洛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五年间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2015年的1.5倍、1.3倍,三项指标总量在全市均实现赶超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亿元,年均增长13.6%。五年间实施区级重点项目318个,完成投资275.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3%。

“十三五”时期,是洛江产业转型卓有成效的五年。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76家,规上工业产值是2015年的1.9倍;洛江智能装备产业园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生态旅游、汽车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渐成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特色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是2015年的1.3倍。建筑业增加值是2015年的2.4倍。

十三五”时期,是洛江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推动城市跨路沿江拓展,阳江新城片区加快开发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6%,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西环路河市至马甲段、阳江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区域交通路网日益完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成区绿化面积达907公顷,新建污水管网60.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5座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

 “十三五”时期,是洛江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5.99万家,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近7.2万家。坚持创新驱动,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7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63件,新增泉州市高层次人才474人、市级以上人才创新平台72个。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招商选资机制,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116个。扩大对外开放,五年间出口商品总值33亿美元、利用外资2.9亿美元。

 “十三五”时期,是洛江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投入22.1亿元完成27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170元,是2015年的1.4倍。投入 3.5亿元新建、改扩建区机关幼儿园中泱天成分园、洛江实小第二校区、泉州外国语学校洛江校区等1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增学位7490个。洛江区医院与泉州第一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新建区医院病房大楼、妇幼疾控综合业务用房大楼等一批项目,河市、马甲、罗溪卫生院获评国家级群众满意卫生院。区文化馆、图书馆建成开放,启动区档案馆建设,洛阳古桥参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五年来,洛江荣获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福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福建省科普示范区等国家级、省级荣誉20余项。同时,民族宗教、统计、外事、侨务、史志以及国防动员、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科协、慈善、残疾人等工作均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市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全区各级干部、广大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省市驻洛单位,企业界人士和来洛创业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洛江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洛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区生产总值未能完成年度目标;高端高新产业占比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充分,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服务水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和改进。对此,我们将化压力为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洛江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五年。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泉州城市“跨江发展、跨域融合”战略实施,将为我区带来更多发展红利和叠加效应。随着产业实力更加雄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洛江的区域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日益增强,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再创新的辉煌。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经济实力实现新攀升。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6.5%以上。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省市行动计划,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9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以上。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2025年创新能力指数在全省、全市排位有较大幅度提升。城乡建设开创新格局。“一带四区”发展战略落地见效,城市集聚度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40平方公里以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生、双轮驱动,畅通城乡循环,强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革开放打开新局面。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以更深层次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统筹推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规模效益明显提升,对外各领域交流更加密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展现新颜值。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深化拓展,区域国土空间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发展导向全面梳理,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协调发展,生态连绵带建设联线成面,生态经济发展高质高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以上。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加快补齐民生各领域短板,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7200个以上。实施健康洛江发展战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扩建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新增床位500张以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推进法治洛江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巩固“强基促稳”制度性成果,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2021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一轮发展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集聚力、乡村吸引力、民生保障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智造先行区、幸福生态城,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8.5%;农业总产值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出口商品总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转型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落实全市“四新拓展、八老提升”部署,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布局新基地、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做稳传统产业。鼓励纺织鞋服企业创建设计中心、研发制造中心,开发高性能、时尚化产品,引导和诚鞋业、加来盟体育、永高人体育等重点鞋服企业向面料高端化、工艺智能化、品牌区域化发展。加强纸类卫生用品产业集群规划,加快洛江卫生用品智能制造基地、双阳卫生用品电商产业园建设,支持天娇妇幼、嘉华、宝利来等一批重点企业产品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工艺制品生产企业吸引工艺美术大师入驻,生产中高档工艺制品,塑造工艺美术品牌。持续推动建筑业集聚,督促泉州绿色建筑产业园二期、筑可丽建筑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装配式建筑结构产品。

做强智能制造。提速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数控装备、传感器、芯片、工业互联网等优质企业,开工建设10个项目、建成投产5个项目以上,打造省内先进传感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围绕智能装备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扶持铁拓机械、新源重工等一批重点企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推动三一筑工(泉州)建筑科技产业园、众锦源精密机械等一批项目投建投产,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对接全市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行动,鼓励开展石墨烯在高分子材料、电池材料、特种防腐材料等领域应用研究,促进石墨烯科研成果和产品产业化、市场化。

做优现代服务业。加快城市核心商圈建设,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力促万安商贸、高端酒店等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万安桥南古街、双阳印尼风情街等特色商业街盘活中心城区闲置商务办公楼,引进一批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业态,做活都市楼宇经济。支持发展电商+直播新模式,规划建设电商直播产业集聚区,吸引一批国内优质直播电商平台、服务机构入驻。打造万虹路“汽车走廊”,推动信兴汽车城、宝马4S店等项目建设,延伸汽车服务产业链。支持德邦东南总部(泉州)项目等加快建设、新宜泉州枢纽物流中心发挥效益。培育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挥石狮市场采购洛江产业馆带动作用,引导箱包鞋服、母婴用品、工艺制品、食品等产业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

做大生态旅游业。启动南唐康养文旅项目、虹山乡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虹山彩虹瀑布、樱梅园、美境生态旅游度假区、溪北文旅休闲生态农庄等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仙公山风景区改造提升工程。规划建设马甲库区后扶示范区项目、仰恩湖生态休闲项目,打造湖畔花海和清洁型水上游乐园。引入实力雄厚、模式领先、管理先进的旅游企业集团,力争投资建设桥南海丝古街区文旅开发、俞大猷公园景区、河市北片区、炉田生态旅游等项目,引导建设一批具有洛江印尼侨文化、仙公山祈梦文化的特色康养休闲酒店。发挥“名山、名桥、名人”资源优势,加强旅游项目策划包装、线路设计和宣传推介,把“悠游洛江”品牌推向全省、全国。

做实项目支撑。推动人力、物力、资金等向项目集聚,强力推动121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93.6亿元以上。紧盯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全年招商引资总额超100亿元。完善落实项目指挥部、区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和“周收集、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机制,突破用地、用林、审批、融资等方面制约,做好项目落地、开工、投产全过程服务,让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建得快。

(二)致力扩容提质,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对接泉州城市“一湾两翼三带”布局,优化“一带四区”空间发展格局,建设外表有颜值、内涵有气质的魅力城市。

推进城镇更新。高标准建设阳江新城,完成阳江片区市政道路工程一期、水系治理、公园等核心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阳江新城二期征迁及中学、医院、体育馆、文化馆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步开展产业招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实施万安片区旧村改造,配合市里做好金凤屿片区改造,加快塘西新片区征迁,完成后埭片区征迁扫尾,启动院前、琯头、杏宅、桥南片区城市化改造前期工作。推动双阳片区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解决双阳物流园区遗留问题,完成一些重大项目、断头路征迁扫尾和清零,启动仕林坑、前洋片区改造前期工作。抓紧中部功能区征地工作,谋划、实施一批开发项目,解决河市旧镇区、工业园区征迁遗留问题,启动河市新镇区建设。扩容提质马甲、罗溪镇区,加快马甲旧镇区改造和镇区西拓,推动罗溪镇区沿东环路、西环路扩展。

完善功能配套。优化交通路网体系,配合做好泉梅高速洛江至永春段接刺桐路北拓、联三线、联十一线等项目建设,加快西环路双阳段、万虹路拓改工程、洛滨路白改黑等市政道路建设,打通高铁北路、学府路等一批断头路,抓紧万虹路一二期白改黑、安达路、福诏高速南惠高速联络线(河市—罗溪)、经六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硬化中心城区背街小巷2万平方米以上。推进城区主干道两侧及重要节点亮化、绿化、美化,新建阳江新城公园、滨江路沿岸2个城市公园,新增一批街区微景观。新建泉州医高专人行天桥和一批停车场。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包,推进全千兆宽带网络、5G精品网络覆盖。

优化城市治理。实施洛江智慧城区提升工程,推进智慧城区数据中心、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网络基础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利用,让城市生活更加智能、便利。围绕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夜市摊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深化“两违”综合治理,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益宣传,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城市充满文明新风、人文关怀,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三)致力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做精特色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聚焦蔬菜、水果、畜禽、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推广应用农业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推动台湾优良食品加工产业园、檀香园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开发保护地理标志农副产品,谋划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环节增值。

加快建设秀美乡村。高标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有机融合空间布局、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投入1.2亿元实施121个乡村建设项目,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串点成线建成一批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线路;实施“四好农村路”、安全生命防护、“单改双”等工程,开展沿线绿化、美化、净化。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保障偏远乡村饮水安全。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农村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鼓励农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力度培育一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养殖户,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发展。鼓励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经销商与物流运输、邮政快递企业、电商等联营合作,构建“农特产品+寄递+电商”产销衔接机制。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技推广示范、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项目,培训一批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四)致力改革创新,有效释放发展活力

更加积极主动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优化环境,汇聚更多要素资源,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推进改革攻坚。深化民营经济综合改革,创新政企良性互动模式,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削减低效和长期沉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做大做强两大国资集团公司。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路径和机制,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8”政策,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走向“全联”“深动”。

强化科技赋能。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清源山科创走廊建设,引进、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实施“数字洛江”建设三年行动,依托云知声人工智能龙头带动,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推进泉州市云箭测控与感知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及产业化项目落地,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广“一件事集成套餐”及“全城通办”服务模式,完善“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机制。严格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产业信贷投放“增户扩面”行动,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五)致力生态建设,精心保护青山绿水

环境就是民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洛江的生态优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开展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整治,有效压降主要污染指标。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保护体系,推进片区工业区污水管网清淤修复、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洛江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PPP项目建设。开展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严格危险废弃物规范化管理。搭建网格化监管平台,落实“双随机”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盘活低效利用及闲置建设用地。实施河市东溪、马甲溪、晋江东溪罗溪等一批清新流域治理工程,抓好洛阳江流域(西埭桥—福厦高速桥)综合整治前期工作,拓展生态连绵带。巩固“绿盈乡村”创建成果,力争全区70%村庄通过“绿盈乡村”认定完成林业生态提升150亩、义务植树40万株。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2480亩高标准农田。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强化源头减排,建立“三线一单”管控制度,严控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循环经济改造,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推进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区建筑渣土资源化处理中心。

(六)致力补齐短板,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办好63项民生实事,让全区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健康洛江建设。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放松,强化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严防输入性病例、聚集性疫情,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动洛江区医院新院区、泉州宝璋肿瘤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国家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加大医疗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开展区机关幼儿园提升行动和市级示范园创建工作,启动洛江区实验幼儿园建设,接收2个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加快阳江学园(小学校区)、塘西学园(十一中塘西校区)建设,扩建马甲中学学生公寓、市实小洛江校区学术报告厅、河市中心小学教学楼、马甲第二中心小学实验楼等。支持奕聪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深化泉州十一中与南开公能教育集团合作办学。优化师资配置,实施“三名”培养工程,加强区级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救助。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特困老年人帮助购买金秋家园集中供养服务,为乡村医生发放养老保险和生活补助,新建8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落实退役军人抚恤优待政策,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提升支援保障能力。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提升文体基础设施,新建10条全民健身路径、6个篮球场、5个激情文化广场,抓好区档案馆建设。实施“四传文化”工程,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基层文艺演出80场以上打造“陈三五娘”非物质文化体验园,保护和传承掌中木偶、十音铜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配合做好洛阳古桥申遗工作。促进“体育+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石龙谷景区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建设内涵。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房屋安全、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领域隐患整治,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完善提升城市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平安洛江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加强网络餐饮安全监管。落实区镇村三级信访责任,定期开展领导干部接访,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整改不规范举债融资和担保行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将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建设政治坚定的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自觉在区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应对网络舆情能力,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

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制定“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民法典贯彻实施,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核和备案制度,强化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提案,落实重大事项事前协商和定期相互通报工作制度。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建设务实担当的政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以更大力度、更严举措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中梗阻”等懒政怠政行为,严肃追责问责。认真落实省市突破“难、硬、重、新”工作行动方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民生资金等重点领域监管,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纵深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各位代表,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智造先行区、幸福生态城,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三个一百”活动: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开展百场座谈、百名厅(市)长精准服务百家龙头企业、百名行长进企业。

3.打通“五难”操作链:打通企业用工难、疫情防控难、交通物流难、供应链协同配套难、市场拓展难等操作链。

4.“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5.“一革命四行动”: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6.“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7.“七办”工作法: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电话办、马上办、智能办。

8.“一湾、两翼、三带”:“一湾”指泉州湾,“两翼”指北翼环湄州湾南岸地区和南翼环围头湾地区,“三带”指战略提升带、战略预留带和战略辐射带。

9.“四新拓展、八老提升”:泉州市从“新”和“老”两方面策划逆周期投资盘子,“四新”即新基建新经济、新材料、新片区、新交通。“八老”即8个千亿集群改造提升,包括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纸业印刷。

10.“一带四区”:“一带”指万虹路产城融合提升带,“四区”指商贸文创都市区、滨水人居商务区、智造装备产业区、美丽乡村生态区。

11.“四好农村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3月4日提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8”政策:《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

13.“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14.“四传文化”:诗歌传颂、英雄传承、书法传情、IP传动。

15.“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6.“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7.“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8.“四下基层”: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